首页 > 健康科普 > 科普课堂

别慌!乳腺癌的“小秘密”被戳破了,早懂早安心

点击数:34 发布时间:2025-07-25

image.png
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

洗澡时摸到乳房有个小硬块

心里咯噔一下

看到内衣上有不明分泌物

瞬间慌了神


image.png


提到乳腺癌

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可怕”“治不好”

但其实它没那么神秘

↓↓↓

我国每年新增约42万乳腺癌患者,但早期发现的话,5年生存率能超95%


看完这篇

你会比80%的人更懂如何守护乳腺健康~

image.png



什么是乳腺癌?



image.png


乳腺癌是指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,乳腺上皮(导管或小叶上皮)组织发生增殖失控形成的恶性肿瘤。


它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(男性也可能患病,占比约1%),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%~10%,且发病率逐年上升,部分大城市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榜首。


哪些人更容易被盯上?


看看这些“风险信号”,早注意早防范:


激素因素:月经初潮<12岁、绝经>55岁、晚婚晚育、未哺乳、长期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。

image.png


遗传因素:一级亲属(妈妈、姐妹、女儿)有乳腺癌病史。

image.png



生活习惯:肥胖(BMI≥24)、长期高脂肪饮食、酗酒、熬夜或上夜班、吸烟。

image.png



身体发出这些“警报”,千万别忽视!


乳腺癌早期可能悄无声息,但身体会留下“线索”:


 乳房肿块

无痛、单发、质地硬,表面不光滑,摸起来不容易推动(好发于外上象限)。


乳头/乳晕变样

乳头回缩、凹陷,或出现瘙痒、糜烂(像湿疹一样)。


皮肤异常

乳房皮肤出现“酒窝”(牵拉所致)或“橘皮纹”(淋巴管堵塞),甚至红肿发热。


乳头溢液

非孕期/哺乳期,流出血液、浆液等液体。


腋窝淋巴结肿大

腋窝摸到硬疙瘩,初期能推动,后期可能粘连固定。


怎么检查最靠谱?


不同人群、不同需求,检查方式不一样:



1

自己查



20岁起,每月月经后7~10天自查——对着镜子看外观,轻轻触摸乳房和腋窝,熟悉正常状态,有异常及时就医。


image.png



2

超声检查



年轻女性首选!无辐射、方便又便宜,能区分硬块是实性还是囊肿。


image.png



3

钼靶X线



40岁以上女性的“筛查神器”,能发现微小肿瘤,但40岁以下无高危因素者不建议常规做。


image.png



4

穿刺活检



确诊“金标准”,能分清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。


image.png



5

其他检查



磁共振(MRI)可作为补充,肿瘤标志物(如CEA、CA15-3)能帮着评估疗效和预后。


得了乳腺癌,能怎么治?


手术

比如保乳手术、改良根治术,必要时可结合乳房重建。

放疗

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,降低术后局部复发风险。

化疗

通过药物消灭癌细胞,可在术前或术后使用,对付微小转移灶。

内分泌治疗

适合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,抑制雌激素对癌细胞的“滋养”。


靶向治疗

像HER2阳性患者,可用针对性药物“精准打击”癌细胞。


预防+筛查,远离风险!


做好这几点,降低患病概率:


定期筛查:


 20岁起:每月自查,熟悉乳房正常状态。

 40岁以上:每1~2年做钼靶检查,搭配超声。

 高危人群(如遗传风险者):30岁起提前筛查,必要时加做MRI。

调整生活方式:

 控制体重(BMI<24),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。

 限制酒精(每天<15g,约1杯啤酒)。

 避免长期吃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。


打破误区,别被谣言坑了!


图片

不痛的肿块不用管



❎ 错!恶性肿块常无痛,发现后必须立刻就医。

图片

男性不会得乳腺癌



❎ 错!男性占1%,因容易忽视,预后可能更差。

图片

年轻就不会得



❎ 错!我国发病年龄比欧美早10年,最小的才20岁。


图片

🌟 关键提醒:早发现=高胜算


  • Ⅰ期乳腺癌:5年生存率超95%

  • 晚期转移:生存率不足30%

定期筛查、重视身体信号,才能把治愈机会牢牢抓在手里!



医院总机:0898-67812402(正常工作时间)
急救中心:0898-67812413(不提供患者咨询)
患者咨询:0898-67811467(工作日)
总值班电话:17763917558(非正常工作时间)
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
监督投诉电话:0898-67812338(工作日)
官方微信
官方微信
就诊须知 院内导航 科室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