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健康科普 > 科普课堂

"心乱了”——当你的心脏开始“跳错拍”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
点击数:31 发布时间:2025-07-25

✅ 明明静坐着,心脏却突然"扑通"一下,像漏跳了一拍?

✅ 熬夜加班后,胸口像揣了只兔子,砰砰乱跳停不下来?

✅ 甚至只是起身太急,眼前一黑,差点栽倒......


image.png


这些看似“小毛病”的背后

可能藏着心脏的“隐形危机”——心律失常

它如同身体里的“电路故障”

让心脏这个精密的“泵血机器”突然乱了节奏

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脑卒中、心脏骤停!


image.png


今天

我们就来揭开心脏“不规律节拍”的真面目

教你如何早识别、早干预!


心律失常

image.png


心脏如同精密的“泵血机器”,其规律的收缩与舒张依赖于电信号的有序传导。当心脏电信号的产生或传导出现异常时,就会引发心律失常——这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表现为心跳过快、过慢或节律不齐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



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表现


1

窦性心律失常

最常见的类型,包括窦性心动过速(心率>100次/分)和窦性心动过缓(心率<60次/分)。

前者可能因运动、紧张或发热引发,后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或长期运动者,但若伴随头晕、乏力需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


image.png

2

早搏(期前收缩)

心脏在正常跳动前提前收缩,患者常感觉“突然咯噔一下”。偶发早搏多无危害,频繁发作(如每分钟>5次)可能与心肌缺血、电解质紊乱相关。


image.png

3

心房颤动(房颤)

心房无序颤动导致心室率不规则,典型症状为心悸、气短、乏力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常人的5倍,需重点关注。


image.png


哪些因素会诱发心律失常?


1


生活方式因素:长期熬夜、过量饮酒、剧烈情绪波动会干扰心脏电信号稳定性。


image.png

2


基础疾病影响: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会损伤心肌或血管,增加心律失常风险;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因激素水平异常也可能引发心动过速。


image.png

3


药物与电解质紊乱:部分抗哮喘药、抗生素可能影响心脏传导;低钾血症(血钾过低)则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。


image.png


如何应对心律失常?




1

日常预防

  • 保持规律作息(建议23点前入睡);


image.png


  • 控制咖啡因摄入(每日<200mg,约2杯美式咖啡);

  •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;

  • 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。

image.png


2

及时就医

若出现持续心悸(>30分钟不缓解)、头晕黑蒙(眼前发黑)、胸痛或呼吸困难,需立即就诊,通过心电图、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(Holter)明确类型。


image.png


3

规范治疗

  • 偶发早搏通常无需特殊治疗;

  • 房颤患者需抗凝(预防血栓)联合控制心室率

  • 严重心律失常(如室性心动过速)可能需要射频消融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心脏的每一次“错拍”,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早识别、早干预,才能守护这颗“生命泵”的稳定运转!



医院总机:0898-67812402(正常工作时间)
急救中心:0898-67812413(不提供患者咨询)
患者咨询:0898-67811467(工作日)
总值班电话:17763917558(非正常工作时间)
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
监督投诉电话:0898-67812338(工作日)
官方微信
官方微信
就诊须知 院内导航 科室导航